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与切除

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切除有哪几种方法?有什么区别?

上一篇 相关文章 下一篇

专家介绍

吴齐    主任医师

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内镜中心 科室主任 专家简介

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;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胃疾病协作组委员;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;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内镜学组副组长 微创学组委员;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全国常委;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全国委员 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。主要成就:Endoscopy International Open 国际编委,《中国肿瘤临床》《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》《中华消化内镜杂志》编委;IWCGO、国际胃癌学会(IGCA)、 欧洲胃肠道内窥镜学会(ESGE)、 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年会(JGES)会员。专业特长:主要进行胃癌、肠癌、食管癌、肺癌、肝胆胰肿瘤的胃肠镜、气管镜、鼻咽镜、超声内镜等检查治疗;擅长胃、肠等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及切除、晚期肿瘤内镜下介入支架置入、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相关治疗、内镜下胃造瘘术、超声内镜引导支气管透壁穿刺活检。

专家回复

(采访)主任,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切除,都有哪些办法?

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切除,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。最早我们所说的EMR(内镜下黏膜切除术),就是黏膜的大块切剪这样一个情况。这个是局限在当时的环境下,一个是设备相对还是比较简陋,我们所用的手术的配件也相对比较少。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当时对于疾病的认识程度,还是有局限的地方。

所以当时觉得,一块病变,做EMR就像是一块一块把它全咬掉了,我们认为就是把它给全切掉了,但是没有做到整块的切除,它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,未来有复发的可能性。

随着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,后来发展出更多的一些治疗方案,最终在20世纪末,21世纪初的时候,大家创立了一个黏膜下剥离术(ESD)这种治疗方案。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最好的治疗效果,就是把这个病变整块切除。

切除以后能够做一个最精细的,最准确的病理评估。它的深度,它的边缘是否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很完整的切除,我们能够做一个判定,它是不是一个根治性的手术,还有我们是不是还要对它进行一个补充性的治疗。这样的话都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导。

所以内镜切除手术方式的一个演变,也是我们内镜治疗发展的历史和我们对疾病认识的一个递进,不断去深化的过程。

(采访)现在内镜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,主要就是黏膜下剥离术吗?

黏膜下剥离术是很常用的,但是我们会根据这个病变的大小来选择手术方式。如果病变是比较小的,大概一厘米左右,我们可以用EMR的方法,就是黏膜大块切除的方法去做。这样也能得到相同的治疗效果,是一样的。我们根据病变的大小,根据病变的深度,来选择切除的方案。

(采访)主任,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,它有什么样的区别?

黏膜下剥离术设立的出发点,在于我们要对病变做到一整块的完全切除,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最终的根治效果,它在设定上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来发展的这个手术方式。我们从这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来看,做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效果确实是很明确的,很显著的。

(采访)主任,我简单理解,是不是黏膜下剥离术要比黏膜切除术取下来的组织要更多一些?

不是多少的问题,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,是更干净的问题。

(采访)主任,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,相比较而言的话,黏膜下剥离术有什么样的优缺点?

黏膜下剥离术的优点就在于它的手术效果更好一些,缺点在于它的手术过程相对繁杂一些,过程的步骤相对多一些。而且它对于术者的操作要求、操作技能的培训,要求还是比较高的。



Z63黑米医学网

上一篇 相关文章 下一篇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