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房颤动(房颤)

房颤患者有哪些认识误区?

上一篇 相关文章

专家介绍

刘兴鹏    主任医师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脏中心 科室副主任 教授专家简介

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律失常科主任兼心脏中心副主任;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兼全国房颤工作组成员;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常委兼副总干事; 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; 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创始人。 主要成就: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(2项);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(1项);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(1项); 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(2011年); 北京市劳动模范(2015年); 全国优秀科技作者(2012年); 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(2010年)。 专业特长: 擅长房颤导管消融治疗。临床实践中,倡导房颤导管消融术式的个体化和全程关爱治疗模式,通过房颤治疗团队的协同和制度化的随访流程,使得患者在房颤消融术前、围术期和术后均得到专业治疗团队的指导,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手术并发症,并提高治疗依从性。

专家回复

>>>房颤患者有哪些认识误区?

第一个误区,就是在临床上,有一些房颤病人认为,我房颤没感觉,我没有症状,他认为没有症状,他就不需要治疗。
他觉得老张你看房颤很厉害,他成天觉得心慌难受,我没有感觉,我这房颤就不需要治,这是一个误区。
我们讲房颤无论是你有症状还是没症状,造成脑中风的几率是一样的,它并不取决于里的合并的危险多少,不取决于你有没有症状。
所以无论有症状还是没症状,房颤一定是要治。这是第一个误区。

第二个误区,房颤的治疗当中过于迷信药物。
我能不能吃药?药能不能治好?我们必须得承认这样一个现实,就是我们目前通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,把房颤转复过来,并让房颤不再回来,这样的一些药物的效果是非常差的,副作用是非常多的,医生的选择是非常少的。
所以与其花很长时间去吃这些药物,到最后房颤还是复发了,甚至变持续了,还不如早一点去做手术。那么在这个有很多病人是有误区,我再试一段时间。我们因为长年接收这样的病人,最后的结果几乎都是失败的,不得不去做导管消融。
而这个导管消融有一个(特点),我们谈到了,阵发性房颤最好做,(房颤)持续时间一到三年的,可能效果是次之,超过三年会更差,实际上有一个时间窗口的,所以你要早做会早好。
我觉得应当尽早的在房颤的早期的时候,去阻断这个房颤,因为房颤有一个特点,它整体分是分成阵发性和持续性的,但是阵发性这一组,不会永远是阵发性的,它一般来讲,它随着时间的延长,会发作越来越频繁,持续时间会越来越长,最终它不走了,就成为持续性的。
当然这个过程,从阵发性房颤到持续性房颤,每个病人是不一样的,有的病人是时间很长,跨度会达到几十年,有的病人几个月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。
所以要尽可能在早期的阶段的时候,在阵发性的时候,把这个房颤阻断。所以这个房颤的手术,宜早不宜晚。这是我觉得临床存在的第二个误区。

第三个误区就是说,谈到这个手术来讲,就觉得经常有一个老百姓说:这个并发症风险很低,比如1%,但落到我身上就是100%。
我觉得房颤(手术)来讲,它总体来讲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手术,而且一旦出了并发症,在医学上来讲,真正让医生做到完全手足无措,就是没有办法处理的这种情况,几乎没有。
就是在平衡手术安全的问题上,不要过于保守。在这方面,我觉得也有一定的误区在这里面。

我特别想强调一点,可能也算是一个误区,很多老百姓老以为阿司匹林这个药有防止房颤中风的作用,这是错误的,阿司匹林没有这个作用。
所以如果抗凝,要么吃华法林,要么吃新型口服抗凝剂,但是吃阿司匹林,是没有这个效果的,而且可能还会造成出血,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之下(用药)。

上一篇 相关文章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