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医学心脏检查

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诊断心肌缺血有什么作用?心律不齐的患者能做吗?

上一篇 相关文章

专家介绍

张晓丽    主任医师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核医学科 科室主任 博士生导师专家简介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;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博士 UCLA博士后;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常务委员兼对外交流和神经学组组长;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影像学组委员;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;北京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;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评审专家。主要成就:获第二届“国之名医•优秀风范”奖,北京市“三八红旗手”标兵荣誉称号,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2018年度突出贡献奖;2004年和2007年分别获美国核医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次(中国核医学医生首次获此奖项);获中美核医学学会最佳优秀论文奖,入选美国核医学年会Highlights 4次;署名论文150余篇,40余篇SCI论著均发表在《J Nucl Med》《Eur J Nucl Med》《 Journal of Nucl Cardiol》等国际权威刊物上;参编中英文专著16部,主审译著《核心脏病学临床应用》。专业特长:擅长核心脏病学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和研究;在刘秀杰教授的指导下,1997年采用国产PET仪,在国内最早开展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估存活心肌,建立的显像方法和规范化的流程在国内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应用;2002年开始在国际上最先开展评估室璧瘤存活心肌的相关研究,在心肌存活领域的研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。

专家回复

(采访)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是什么?它有什么样的价值?

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是这样,是通过心电图采集的方式,通过心电R波来触及心脏收缩到舒张末期,放射性计数在收缩末期到舒张末期整个动态变化,放射性计数在心肌壁的变化过程,我们通过软件处理以后能获得心脏的大小,包括收缩末期容积,舒张末期容积,以及通过公式计算出射血分数。

这个参数是和其他影像技术,包括超声,包括核磁,包括造影是一样的,它获得整体功能,同时这是整体的收缩功能,实际上早期还可以获得舒张功能,像包括高血压病人在早期舒张功能异常也是能获得一些定量的参数,这是整体功能。

我们还可以获得局部功能,局部室壁运动,局部室壁增厚率,对于诊断心肌缺血那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
所以我们获得信息就是通过注射一个显像剂,无论运动状态,还是静息状态下,我们注射显像剂,通过门控采集的方式就可以获得心功能信息。

我们在诊断心肌缺血过程中,除了放射性计数在负荷和静息情况的差异来诊断有没有心肌缺血,我们可以看室壁活动在负荷和静息情况的差异,对于我们诊断心肌缺血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
另外如果心肌缺血情况下,负荷情况的心腔比静息心腔增大,一过性的心腔扩大,也是心肌缺血的一个指标,而且是一个不良预后参数。

另外射血分数在负荷情况比静息情况要增加大于等于5%以上,说明心脏储备功能是很好的,但如果是不增加或者有的还在减低,那么也是一个不良预后指标,这些所有的信息对我们的诊断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
所以门控技术,目前因为我们显像设备的敏感性非常好,一般的设备采集10分钟,就可以获得一个这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情况,整体功能情况,舒张功能情况,所以对我们疾病的诊断就更精准了。

(采访)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操作起来会有什么不同吗?

没有,有三个心电电极片贴到我们胸前导联,三个导联模拟的,来测定R波,触发心脏放射性计数在收缩到舒张末期的一个变化,变化曲线,我们通过还有一些软件,勾画心内膜,勾画心内膜然后获得心脏的大小。

实际上现在的技术非常简单,从1993年,我在上研究生,我们那会儿的一个设备,采集一个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要40分钟,临床是非常不可行的。现在一般的设备10分钟就可以完成了。

所以我们就大大的获得很多的信息,但是病人的牺牲没有太大,对我们工作量增加也没有很多,但是后续我们分析图像的时候,对门控技术要花很多时间去判断它的功能,要一个节段一个节段去看,整体功能要看,局部功能要看,这些是需要专业挑战非常高,我们一定要做到精准。

因为软件勾画心内膜的时候,它是一个软件自动勾画,我们一定要通过人的肉眼来识别它勾画的准确不准确。如果大范围的一个心梗它勾画不准确,那出来的值就非常不准确,需要我们人为的手动去勾画,所以一定要结合专业的知识来给它纠正去,不能说我就发一个通过软件得出的值,就是一定要通过肉眼来把关。

采集门控技术的前提条件,病人心律必须是齐的,如果不齐它的变化值是不可靠的,所以如果病人有心律不齐病史,实际就不用采集门控了,因为采集门控它的值也是不可靠的。

另外我们现在用的注射剂量少,当年我们要采集一个门控注射剂量要40毫居,现在我们用20毫居就可以了。所以这样我们可以让病人受少量的辐射,但是获得更多诊断的信息,对于临床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
我们现在还有个新型的一个设备,心脏专用机,CZT,它采集时间更短,3-4分钟就结束,注射剂量原来的20毫居,可以是7毫居,大大的减少了病人的辐射剂量,大大的缩短了采集时间,对于我们临床来说是非常有用的。

患者也是,我们在10分钟采集过程中,担心病人采集过程中有移动,因为我们是双手举过头顶来采集图像,病人在采的过程不能动,动完了以后我们图像就失真了,会有一些错误的信息,但是目前这个新型的设备上来以后,对我们的临床诊断是非常便捷的。

(采访)门控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、更全面的信息,那是不是现在更常用的就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?

国际指南要求门控显像应该常规采集,所以我们在北京安贞医院,我们现在的心肌灌注显像,心肌代谢显像常规都是门控,除非病人有心律不齐,因为你采集时间是同样的,只是你后续要多花时间去分析,对于患者来说他受益无穷,对临床诊断也是受益的。

所以我们是按国际指南,应该常规用门控采集,但是我们国内这个技术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用门控采集,为什么?

毕竟后续分析要花很多时间,采集是一样的,10分钟,但后续分析图像花很多时间。这也是我们从医学会的角度,尽最大努力去鼓励大家用门控采集,因为对患者是有意义的,只是增加我们的工作量,对患者的辐射是一样的,所以这也就是我们要变成一个常规。



上一篇 相关文章

相关文章